世界艾滋病日 | 凝聚社会力量,合力共抗艾滋

新闻详情

 
 

 

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“世界艾滋病日”,今年的宣传主题为“凝聚社会力量,合力共抗艾滋”,强调艾滋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,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,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抗击艾滋病,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。

 
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丝带。红丝带像一条纽带,与世界人民紧密相连,共同对抗艾滋病,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关心和支持;象征着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;象征着我们应该用“心”参与艾滋病预防工作。
 

什么是艾滋病

艾滋病的医学全称是"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"(英文名缩写AIDS)。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HIV)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。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,主要杀伤人体中的CD4+T淋巴细胞,使人的抵抗力逐渐下降,出现很难治愈的多种并发症,最后导致死亡。

传播途径

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有三种∶性传播、血液传播、母婴传播。
 
 
1.性传播∶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女之间、男男之间传播。性伴侣越多,感染的危险性越高。性传播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最主要途径。
 
2.血液传播∶公用注射器,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,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手术、针灸、拔牙、穿耳、纹眉等侵入人体的器械均可能引起艾滋病病毒的传播。
 
3.母婴传播:感染了艾滋病的妇女,在怀孕、分娩和哺乳时,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婴儿。
 

危险行为

1.发生不安全的无保护性行为。
2.男男性行为。
3.静脉注射毒品和共用针具。
4.输入HIV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。
5.HIV感染者所生子女。

预防方法

1.避免不安全的无保护性行为,比如多性伴、一夜情。
2.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。
3.不以任何形式接触毒品。
4.不与人共用刮胡刀、牙刷等私人生活物品。
5.应到正规美容院和医院纹身、纹眉、美牙、打耳洞等。
6.对于有感染风险的人通过服药来进行暴露前预防。
7.存在暴露且有感染风险的个体可在24小时内进行暴露后预防。

常见误区

 
误区一:日常接触会传播艾滋病日常生活中,不少人会担心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艾滋病毒。其实,艾滋病的传播只有三条途径,即性传播、血液传播、母婴传播。有证据表明,HIV病毒不会通过接触、眼泪、汗液或唾液传染。
 
误区二:感染HIV后很快就会死亡。
人们之所以对艾滋病这么恐惧,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高死亡率。然而不同的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潜伏期并不同,有些会在短短数月内发病。而有些人却能携带HIV生活数十年,甚至达到预期寿命。准确地说,艾滋病不经治疗死亡率是百分之百,但目前抗病毒治疗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的死亡率,延长了患者的生命。
 
误区三:同性恋一定会患艾滋病。
由于很多艾滋病患者都是同性恋群体,导致人们将同性恋和艾滋病相提并论。客观讲,艾滋病确实在部分男同性恋中比较流行,原因是男性间的性行为更易导致黏膜破损和病毒传播。但同性恋本身与艾滋病的传播并无关联,对于同性恋的过分恐惧和排斥反而会加大同性恋者的隐蔽性,增加防治艾滋病的难度。
 
误区四:感染HIV就变成了艾滋病患者。
在很多人的认知里,一旦感染HIV,这个人就变成了艾滋病患者,其实不是这样的。HIV指的是艾滋病毒,而艾滋病(AIDS)指的是艾滋病毒感染的最后阶段。人体在感染艾滋病毒2-10年甚至更长时间,免疫系统受到毁灭性破坏时,才会发展为艾滋病,出现感染、肿瘤等表现。
 
误区五:感染HIV后一定会有症状。
众所周知,感染艾滋病毒后会出现如低烧、淋巴结肿大、四肢无力等症状。其实并不是所有人在感染病毒后一定有症状产生。感染HIV病毒后,可能会有一个长时间的无症状感染期。这个时期最长可持续几年甚至十几年,这期间没有任何不适症状,而病毒携带者虽然已经被感染甚至可传染他人,但还没有发病时,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几年甚至几十年。
 
通过介绍,相信大家对艾滋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也学到了很多预防艾滋病的知识,希望大家都能够保护好自己,远离艾滋病,更健康幸福地生活。
 

 

2023年12月1日 10:10
浏览量:0
收藏

快速导航